2020 - 08 28

【唯馨】屏幕社會下的當代視覺經驗

過去曾發⽣了這樣的事:「⼀位⽣活在叢林的⼩孩第⼀次被帶到了遼闊的草原,他做出的奇怪舉 動,吸引了⼤家的⽬光。那位⼩孩伸出⼿對著前⽅伸展、擺動,周遭的⼈問他在做什麼,他說,他 在觸摸那頭距離他數百公尺遠的⼀頭⼤象。」

 

所謂的客觀視覺經驗真的存在嗎?在叢林長⼤的孩⼦,在豐富茂密的⽣態中只要⼿⼀伸即可觸碰到 東⻄,即便到了草原也沒有發現視野變得遼闊。他的經驗告訴他遠⽅的動物近在咫尺,因為對於 「距離」的概念是相對模糊的。回到現今,各種虛擬實境透過「屏幕」這個媒介被帶到我們⾯前, 當另⼀個時空環境下的景象出現在⾯前時,我們不會伸出⼿觸摸,因為我們的雙眼和⼤腦早已習 慣、認識這個框中世界。

 

Lev Manovich 在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1 ⼀書中曾比喻,我們所知的⼀切世界是透過屏幕所 呈現的。屏幕像是⼀扇窗⼦,它再現了另⼀個視覺空間。Manovich 描述了屏幕的歷史⼤致可以被分 為三個階段:最早的典型屏幕(Classical Screen)是⽂藝復興時期繪畫,⽅形、平⾯的設計期待觀 者從正⾯直視;接著是於⼤約⼀世紀前出現、現在仍常⾒的動態屏幕(Dynamic Screen),如電 影、影像、電視等等。他指出,動態屏幕呈現出更逼真的虛擬世界,儘管觀者只要靜靜的坐在銀幕 前注視,充斥整個銀幕的畫⾯使的我們很容易就進入動態影像中所建構的故事之中,形成⼀種現 實。⽽最後是我們現今最熟悉的電腦螢幕,儘管⽅形的形狀和比例與前者相似,其能做到的已經⼤ ⼤的超越動態屏幕。使⽤者可以於電腦螢幕上同時處理多件任務、開啟多個視覺空間(即為視 窗)、注視其中的⽂字、影像,和動畫。並且,它改變了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使我們可以在電腦 螢幕上針對不同指涉物進⾏更動。

 

事實上,電腦螢幕最早是被⽤於軍事監控雷達的屏幕。20 世紀初為了知曉敵軍⾏動,使⽤攝影作為 監測的⽅式,然⽽當影像成像時往往已經太遲了,於是雷達偵測被發明。雷達的顯⽰屏幕可以即時 更新敵軍的資訊,就如同我們現在使⽤電腦,只要移動點擊滑鼠、敲打鍵盤,螢幕便⾺上回應我們 的指令,投射出不同的視窗。螢幕中的虛擬世界不只是再現過去的影像,網際網路使它能夠即時轉 播其他時空的內容,例如現在當紅的網路直播便是將同個時間中的另⼀個空間帶到眼前,這不僅限 於影像,也包括⽂字、⾳樂、視覺物件、影像,甚⾄我們可以和遠在另⼀個半球的親⼈傳訊息、視 訊通話。我們完全適應前⽅屏幕中存在著的、與⾝體所在位置不同的世界,⽽且在電腦螢幕的時 代,這可能不是⼀個視覺空間,⽽是多個事件同時在眼前上演。 

 

社會中屏幕無所不在,捷運公⾞看板、結帳櫃檯、平板、相機、電視、電腦⋯⋯,⽽現在⼈們最常 注視的或許不是電腦螢幕。隨著智慧型⼿機發展迅速,螢幕越做越⼩,功能也越來越豐富,⼿指⼀ 滑便可以從遊戲切換⾄影片、社群軟體切換到網⾴瀏覽,對於這樣的視覺經驗,我們習以為常。我 認為屏幕早已不是真實世界與虛擬實境之間的媒介,很多時候它反映了真實世界的樣貌。如同 Manovich 在書中提及的,屏幕開闊視覺空間的同時,也限制了⾝體的⾃由。屏幕和現實世界的界線早已經模糊,我們不只視覺經驗較以往不同,⽣活習慣也隨之改變。有多少現代的疾病,是與長時 間久坐盯著屏幕有關?通勤時滑⼿機螢幕、上班時盯著電腦螢幕、回家後打開筆電收看網路直播或 Netflix、吃飯時看電視、假⽇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們沈溺於虛擬實境中無法⾃拔,屏幕中的世 界便是我們的世界,誰還能和它劃清界線?

2020 - 08 - 28
EXPLORE
延伸閱讀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