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在對文化工業批判時指出,大眾文化媒介根本不試圖解決人們真實生活中所面對的衝突,只是塑造出個人與社會大團圓的假象;文化工業是反啟蒙的,它阻礙了民主社會的發展,進而阻礙了現代社會可能的解放與自由。
身為台灣人在擁有民主但卻必須戰戰兢兢地面對與防衛著「中國因素」無聲的入侵時,一種民族認同感的投射與反射過程。因此,筆者想探討台灣人在觀看《太陽雨》這類異國民主議題的策展時,其認同情感從何而來?怎麼發生?
我認為我不是「決定」做這類型的分享,而是我喜歡分享我的生活,我想要被大家了解,於是掏心掏肺的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2019年被視為臺灣「地方創生」的元年,由此可知,地方創生必定成為政府往後一大推動項目。然而,台灣為何需要地方創生呢?
如果說,電影、影片本身是一種隨著時間、科技、文化和語境而改變的概念,那也就表示前面所述的電影符號學範疇論將無法排除變動、轉化的可能性。
科技日新月異,當今的數位化對於影視產業結構造成了根本性的影響。每日湧現的新技術,為創作者提供了各式型態的創作模式,衛星通訊和網際網路使得現今的娛樂有著更多的可能。
美術館有著空間上的限制,但館內的展覽內容,在時間向度與形式呈現上則是無邊無際的,甚至已經成為在當代社會裡人類視為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那美術館的吸引力是什麼?人類在這類場域的觀看體驗又是如何?
在Instagram上搜尋關鍵字「#TinderWedding」便可見逾千則貼文,Tinder是現今最主流的線上交友軟體之一,「#TinderWedding」表示人們透過軟體Tinder認識交往而順利結為連理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