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08 18

【職業相談室】八月封面人物:平面視覺與藝術設計創作者-GUMA HSU

從事平面視覺設計需要具備什麼條件、特質與技能呢?

目前平面視覺設計大部分的案件內容會需要透過電腦繪圖軟體的產出,譬如:Photoshop、Illustrator是基本的,但希望不要侷限於工具本身,可以此做為基礎,再思考如何延伸、應用其他媒材,例如結合手繪或其他創作方式,不一定是單一媒材的設計元素呈現。

在人格特質方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對於這塊領域有熱情,在各種事物保有欣賞與好奇的態度,進而傳遞想法並且與人溝通。

開始獨立個人接案以後,只要有與不同領域產業合作的機會,我就會去蒐集資料或聆聽需求作為設計內容的參考,尤其是和不熟悉的領域合作,譬如曾經合作過的科技或醫學相關主題,客戶希望呈現的樣貌,都是要下功夫去討論與理解的。

由於我現階段是個人工作室,工作模式從前端與客戶洽談合作、確認需求、設計提案到後端印務工作的細節溝通或是預算執行,除了視覺設計上的發想之外,最常需要的傳遞想法與溝通協商。
 

在學期間與進入職場前後有什麼連結或差異嗎?

在學期間,除了習得技能,與人相處的部分也很重要。以往習慣傾向直覺思考,但求學課業階段會有許多團隊合作的機會,例如透過團隊畢業製作的經歷,在日後就業面臨到的工作實務互動上會有更多的發揮。

進入職場後,差異來自於求學時期,我們普遍專注於彼此偏好的題材專案上發揮,但在商業職場上考量的面向就會不太一樣。

以接案設計創作方面來說,多少會受到侷限剛畢業時,熱忱跟能量是很滿的,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然若遇到其他因素如:預算、品牌方向或者廣告訴求重點不是你想像或客戶著重表現的方向時,就可能會在取捨溝通後妥協。某種程度上,真的要靠熱情才能支撐下去。
 

獨立接案時,執行一個專案的流程為何?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

通常企劃窗口跟我溝通後,先了解這個案子大概要如何執行,報價與期程確認後,會進入初稿的提案簡報階段,確認沒問題或接受他們的反饋建議之後,再做正式提案,陸續進行視覺上的二校、三校等等。倘若案子本身有實品的需求,後續就會進行印務協商與發包的排程,實品打樣的需求上,特別要注意顏色上的校對,有些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專案流程中,印務的部分也是對於設計執行上的一種挑戰,需要全盤思考,除了思考設計的美感之外,實品的印務執行上如果有不了解部分就向廠商請教,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平衡的結合與結案。

至於時間上的安排,以往在公司是按照表定時間去打卡上、下班,如果公司有活動或其他業務需求的加班,可以表象且明確的去計算工時有多長。然而以個人工作室自己接案的模式來說,工時的計算上就會比較模糊。對於我來說,一般工作時間的安排會和客戶的上班時間同步,並盡量保持在他們上班時間可以聯絡的狀態,例如上午九點到晚上六點,跟你們想像平常的上班時間一樣。不過全面概括來說,我的工作和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其他時間運用的部分也是工作、也是生活。
 

沒靈感時,會用什麼方法激發創意?

由於我的工作與生活的空間是結合在一起的,面對工作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會先選擇抽離一下工作的空間,去做很日常的事情,譬如買個菜或是打掃,我覺得打掃蠻有用的,有可能是因為腦袋放空了,不一樣的想法才進得來。我偶爾也會去跑跑步、運動一下,跑步就是會感受到真正徹底放鬆的狀態,先把腦袋裡的東西丟掉,可能跑到某個時間點,就會迸發某個靈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神奇。

 

當然有時候可能沒有靈感就是沒有靈感,尤其是面對不熟悉的產業,比較不容易產生共鳴或想法,我會讓時間逼著自己思考,到時自然就會產生出來。也有遇過客戶有很多想法,比較天馬行空,創意發想過程花了比較多時間,除了試著去了解客戶外,也會請對方多提供描述性的文字或圖片,作為激盪靈感方向的輔佐。
 

遇過印象深刻的案子?

近期印象深刻的合作案是與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合作的,透過走訪花蓮台東一帶,呈現十到十二張海報創作,跟隨團隊去參訪當地各個特色人文,團隊一邊做訪談與攝影時,我在旁觀察、記錄。面對一群實在生活的人,我要如何在視覺與文案上呈現當地的樣貌,是一種挑戰。以往我比較少在當地做第一線資料田野的參與,這種體驗是比較直接性的衝擊,如同我們要去介入他們的生活,好像介入了,但我們其實並不存在在那裡面,也許沾到了一些什麼之後離開了,但我們能帶走什麼嗎?或反饋什麼呢?這樣的經驗與過程是很有趣特別且獲得省思的。

 

田野訪談中,有一個叫做先毛窩的民宿,由一對來自北部移居長濱的夫妻經營,他們建構了與山林自然共處的生活空間,也和孩子沒有設限的一同純粹地感受一切。生活中的食材,雞啊、鴨啊,都是自己養的,有時還會到長濱市區擺攤與居民人群交流等等,這樣的生活形態是自在並且富足的,山林大海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一切都發生得很自然,氛圍自由,對於長年在市區生活的我來說,產生了某些面對生活態度上的感召與體悟。
 

自由接案者未來的趨勢?需要什麼樣的特色或人才?

如今自媒體流行,設計科系畢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市場看起來飽和,供需不平衡的狀態出現,我認為其實飽和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能不能夠堅持往這塊繼續走下去,更多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也是更多充沛能量的展現。

 

而主要會比較著重在個人風格與特色吧,我常常容易看到一些作品就會聯想到某個設計師或創作者,也許可以透過手邊資源去曝光或分享作品,例如現在很流行的自媒體熱潮,透過Instagram、YouTube甚至Podcast等媒介,建立自我品牌以及增加曝光度。這也是我該慢慢欣賞與學習的部分。(笑)

 

對於想要進入此行的非本科系學生有什麼忠告?

想要做就去做吧!我是真的這樣覺得。如果你真的很想去做,你就不會去害怕任何事,雖然不一定會達成,但你可以去嘗試,前提是你一定要很喜歡這件事。我有一個研究所同學,他原本是讀資管相關,後來跳到設計跟插畫,他很努力地在做自己想呈現的方式,沒有因為自己不是本科系或沒有相關經驗而卻步,反而更是去證明自己。這樣的精神跟態度真的非常棒。

另外,有一些非本科系和美術相關領域的設計創作者相比,思考邏輯非常不一樣,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有時候我很直覺性的去呈現某些畫面或想法,但不同領域的人呈現與思考的角度可能就會讓我反思或激盪新的可能。和非相關科系的人一起工作,互相迸發出新的想法,跳脫出長期的盲點是很開心的。所以非本科系的同學們如果真的很想要做,就先去做吧!

2020 - 08 - 18
EXPLORE
延伸閱讀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