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5 14

【陳姓煮夫】拿掉「傲慢與偏見」

擁有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美名的「鵝肝」是法國極負盛名的傳統名菜,鵝肝的歷史可回溯至公元前25世紀的埃及,當時埃及人已發現鵝可已被過分餵食而得到肥大的肝臟,一直到16世紀傳回法國,才在該地被發揚光大,成為法國料理的名菜之一。鵝肝幾乎是法國的象徵,無論是鵝肝的生產、消費或出口的重量與金額,法國皆位居世界之冠,法國下議院甚至在2005年無異議決議將鵝肝列為「文化與美食遺產」,鵝肝更被視為是不可或缺的年菜第一名。近年來鵝肝殘忍的養成方式被揭露,加上動保意識水漲船高,鵝肝幾乎被貼上「罪惡的美味」之標籤,甚至世界上已有諸多國家及地區都全面禁止鵝肝的進口,如美國加州、印度、阿根廷及北歐各國等。

  將鏡頭轉移至鄰國西班牙,西班牙擁有悠久的鬥牛文化傳統,鬥牛由古代的狩獵演變而成,到中世紀時每當國王加冕、結婚、王太子出生和班師凱旋等慶祝活動,貴族都以駕馬刺牛助興,18世紀後逐漸成為一項民間的傳統娛樂活動,而現在鬥牛已成為專門職業,甚至有鬥牛學校專門培養鬥牛士。對西班牙人來說,鬥牛是陽剛男子氣概的象徵,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於他們的心中。直至1991年加那利群島成為西班牙第一個立法禁止鬥牛的地區,2010年加泰隆尼亞議會也通過禁止鬥牛活動的議案,但遭到西班牙憲法法院宣告違憲。

  如何在傳統文化精神與動保權益之間得到平衡,一直世人是爭論不休的議題。紐約名廚Dan Barber也如同諸多法國人一樣肯定鵝肝醬的重要性,但他為了證明不虐養鵝隻也能生產出美味的鵝肝醬,便開始在祖傳的藍山農場(Blue Hill Farm)以自然放養的方式養育鵝群,還把鵝隻養得肥肥胖胖的,其秘訣即是將鵝隻養在美食天堂,自然牠們就會進食過量而得肥美的鵝肝,Dan Barber雖然耗費的高成本、時間與心力,但確實也成功讓動保觀念與傳統文化得到良好折衷方案。

  鏡頭再次轉回西班牙,西班牙人又對違反動保權益的鬥牛文化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呢?其實西班牙國內部分地區早已著手努力改善這項習俗,如卡斯提亞-雷昂自治區(Castile and León)等地區禁止在慶典上殺死牛隻,巴利阿里群島(Balearic Islands)也於2017將觀賞鬥牛表演設定為限制級表演,並將比賽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漸少牛隻數量、禁止鬥牛是使用攻擊性武器等,已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鬥牛表演的吸引力,進而達到禁止鬥牛的目的。這樣一來,也可算是達到部份的成功。

  當傳統文化牴觸新時代的動保、環保或性別觀念等時,除了兩方的論戰與立法禁止等,是否可在這之中尋找平衡方案取決於政府與民間之間的溝通,如義民節的神豬秤重比賽也曾以「米豬」替代,賽後將這些白米捐助給弱勢團體,這正是傳統文化與新時代觀念取得折衷方案的最佳案例。拿掉「傲慢與偏見」,嘗試透過理解反方堅持的價值與訴求,我們更能同理對方,進而尋求最好的解方。

 
2021 - 05 - 14
EXPLORE
延伸閱讀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