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10 18

【欣諭】文創商品怎麼賣?「寄賣」展現的Life Style

在文創產業裡有很特別的寄賣形式,而這種寄賣被區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創業者把商品拿到符合其設計風格、美學意象的店家裡寄賣。另一種是有店面的創業者會主動去找與他們風格相符的商品來店裡寄賣,也就是「選物」的概念。一般而言,不論創業者有沒有實體店面都會將自己的商品寄賣到其他的通路,然而寄賣的目的真的只是單純為了增加品牌的能見度嗎?文創產業這種常見的寄賣形式是否呼應著台灣文創產業背後隱藏的問題?

 

寄賣是什麼?

就商品通路的角度來說,寄賣分成兩種常見的通路:1.實體商店、2.網路平台

其中實體商店又可區分成幾個不同類型:文創選物店、文創品牌店、餐旅店(如:咖啡店、旅店)以及百貨。寄賣的第一種形式,主要是創業者必須主動去尋找通路,去擴大自己的的社會網絡,來獲取資訊與資源。寄賣場域與商品的連結性及展演性,成為創業者考量的重要因素。有些創業者會認為寄賣場域與商品不是獨立的,場域的氛圍、裝潢設計、以及店家想形塑的風格等對於寄賣者的商品有加強展演的效果,亦或是成為過於突兀或是平淡的裝飾品,都是會互相影響的。

其次,寄賣者以及被寄賣者(指有實體店面的商家)之間會根據商品的銷售而有抽成的協議,因此對於兩者而言,商品的銷售情況也會成為考慮的因素。由此可知,文創產業的寄賣特殊之處在於,除了找到美學意念、設計風格的連結外,同時也存在著經濟因素的考量

 

 

關於寄賣的各種形式

寄賣的第二種形式,一般而言,常常能夠在創業者的店裡看到其他的品牌商品,被放在店裡的一些區域寄賣。有些創業者會主動去尋找風格相近的品牌,這被稱為「選物」。創業者同樣也會根據自己想形塑的風格而去選擇適性的品牌、單品擺在店裡寄賣,同時又能點綴與豐富店裡的擺設。此外除了風格的締造,還有功能上的價值使用,像是在咖啡店裡所使用的杯子、盤子、杯墊等,是店家直接和寄賣者購買,而讓消費者在體驗消費的過程中,受到商品的官感刺激而提高購買的機會

除了實體店面的寄賣,文創創業者同樣也搭上網路購物的風潮,然而虛擬與實體之間的差異是什麼?首先對於創業者而言,在找實體寄賣點的時候,他們必須要和店家進行商品與品牌的介紹,並且需要等待被寄賣者的評估,因此創業者尋找實體寄賣的時候通常屬於被動的角色。然而在這個尋找、介紹、等待回應的過程中,成為創業者的隱形成本—例如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此外,實體店面是有地區性的限制,這將會限縮品牌的曝光度。相反的,網路平台的去疆界性、立即性以及低成本,讓品牌的能見度提升、以及商品可以跨地域或是跨界流通。這讓創業者可以廣泛接觸到不同地方的消費者,藉以評估自己的商品市場。

場域與商品的連結性

接著就要問,創業者在實體店面的選擇上,會顧慮到場域與商品的連結性,那麼在虛擬網路上,創業者該如何做選擇?由於虛擬網路無法作為體驗消費的媒介,因此創業者選擇網路平台時,通常都是以設計與文創相關的平台為主,例如 PINKOI、Cremma、Peoplelamp等。然而從文創產業中,虛擬與實體之間並非絲毫不互通、交流,被絕對的二元區分。近期華山文創園區將舉辦品品市集(pinkoi market)、以及Creema Craft Party ,這樣的活動主要的目的通常都是讓創作者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來介紹商品背後的故事與理念,同時創作者們彼此也能夠有交流互動的機會,藉此擴大了創業者社會網絡的範圍,同時也增加創業者在弱連帶人際網絡上的可能性

寄賣作為一種通路形式,其奠基在一種品味風格的基礎上,而不只是經濟因素的考量。

根據Bourdieu的觀點,他認為在相同社會位置的人,彼此之間的互動會生成特定的思考與行為傾向,形成一種慣習(habitus),而這些慣習則是生活風格形成後的結果;此外,不同生活風格的行動者之間也會感受到彼此存在著一種距離與差異,這也就是所謂的秀異(distinction)(Bourdieu 1984 ,劉維公 2001 )。

然而從文創產業的兩種寄賣形式中發現,不只是單純的物以類聚造成的群聚效應,寄賣的特殊性展現於生活風格與經濟兩者的結合,甚至文創產業與科技網絡的雙管齊下,不是停留在科技帶來有效性的運用,而是在虛擬與實體的結合之下,發展出多元的可能形式,同時也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因此,文創產業中寄賣形式的特殊性,在這種多元價值創造的可能下成為一種趨勢。

 

●參考資料:
華山文創園區官網:http://t.cn/EzIq6Bp
Pierre Bourdieu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 生活美學〉。
《東吳社會學報》11: 113-136。
 
2018 - 10 - 18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