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12 04

【Batice】海灘上的超現實:小艾倫悲歌

小艾倫(Alan Kurdi)的遺體照恐怕是這個世紀最受關注的照片之一,因為它是那麼的不真實。乍看之下是一位天真的小朋友,逗趣地在不該睡覺的地方睡覺,而照片的真實是,悲傷地在不該死亡的年紀死亡。這張照片喚醒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忙碌地為個人主義生活的人們心中潛藏的集體主義,敘利亞的戰事正式進入到全球人的集體記憶中。

 

全球化的集體記憶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電科技的應用已經將全球的人都串連起來,成為所謂的地球村。村莊部落的特色就是一家吵架全村知道,只要你有興趣,幾乎可以即時、同步的參與地球上發生的事件。但全球的時空差距的縮短,並不足以形成集體記憶。小艾倫的照片以震驚的姿態串起了所有人。Roland Barthes說,攝影會帶給人們震驚,而震驚源自揭露。小艾倫躺在海灘上揭開了人們早就知道的敘利亞戰爭,他揭開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於事件的情感。

 

沒有什麼比這一層揭露更超現實的了。Susan Sontag很早就點出,攝影為人類帶來的不是更現實,而是超現實的世界。自從有了照相科技後,人們在感受現實的時候與現實拉開了一段距離,因為人們學會用「攝影式的觀看」。這種觀看教會人們以平等的方式看待事物,所以普普藝術才會大受歡迎,原本在階級明確的社會中不入流的事物都能成為藝術。但這也改變了人的道德倫理,過分的刺激帶來的是更多的麻木,Herbert McLuhan認為這是因為科技衝擊了人們使用感官的方式,為了保護人們能夠活下去而形成的麻痺作用;Sontag則認為這是攝影貪得無厭的捕食性格所帶來的耗盡。不論是何者,我們都知道,人與世界的關係改變了。攝影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等於改變了世界本身(因為影像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影像因為具有美學戲劇性,因此它呈現比真實生活更強烈的感受,它比真實更容易影響人。Barthes更是認為,為了預防攝影瘋狂的本質,社會必須把攝影當成藝術以削減其批判性、破壞性,或者直接把攝影普遍化、大眾化,讓影像成為唯一真實(世界本身反而變得較不真實),至少影像消費的世界雖然較虛假,但可以比較自由、較不狂熱(因為麻木效果)。

 

回過頭來看看悲劇性的小艾倫。有什麼事情比敘利亞戰爭更現實的?但是在超現實世界中,人們對世界的現實已感麻木。Barthes言及,任何的照片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意義的;但照片對於人來說也可以是有意義的,只有有意義照片才真的存在,而意義來自於「奇遇」。所以說,「奇遇」是攝影的意義所在,它指是兩個不相聯的異質元素的並現。小艾倫與世界上看過他照片的人相遇是一件事,真正在其他人心裡產生意義的是另一件事,亦即「小孩」與「死亡」的奇遇、是「睡覺」與「海灘」的奇遇;這些奇遇偶然間成為集體性的刺點(一般來說刺點是屬於個人的,因為每個人會被刺痛的細節不相同)。這張照片強烈的批判性刺醒人們本已麻木的知覺,忽然對敘利亞戰爭恢復了感知的能力。

不過人們也不用擔心感知恢復帶來的心裡難受會持續太久,影像世界的好處就在於,一方面它總是讓人們參與但也保持著疏離,不至於讓你涉入太深;另一方面,超現實的地球村會以龐大而目不暇給的資訊量再次淹沒你的感知,麻木很快就會回來。當然,除非你抵抗麻木、深度涉入。

 
2020 - 12 - 04
EXPLORE
延伸閱讀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