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07 15

青春物語-職業特輯/實習-York

大家好,我是畢業於東吳大學哲學系的York,很多人都會好奇自己的前途(or錢途)。關於這個問題,當年也深深困擾著來自哲學系的我,而我現在又是怎麼找到自己的出路,故事的起點要從家裡環境開始說明。

 

小時候因為是單親家庭,母親長期在國外工作,幼時我寄住在台灣的阿姨家,為了不麻煩阿姨,從小就不自覺的培養了我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以及思考模式,埋下了未來科系選擇的伏筆。

 

哲學系入學後我才發現,哲學系其實是很有趣的學系,與入學前的想像出入很大,很多思辨類的上課內容,並非想像中的艱深難懂,反而富有彈性。

 

大三學分開始變少,多了思考畢業出路的時間,焦慮感也在此時湧上心頭。藉由在校舉辦活動的經驗,大三下取得了去活動行銷公司實習的機會,也是我第一次實際的踏入職場。

 

實習的經驗讓我更加了解職場文化,親身了解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後(例如:活動企劃與活動行銷的差異),發現活動企劃想像完全不同,直接磨滅我未來想要靠活動過日子的念頭,並把重心轉往行銷企劃。

 

雖然對未來工作的幻想破滅,但找到新的目標讓我在學習上也更有動力,大四期間選修了很多符號學及結構主義相關的課程,有方向的準備未來進入職場的相關知識。

 

畢業後我順利靠著大學實習的經驗,以及自己的所學,取得了對岸行銷企劃的工作,工作四年後,我最終成為原料貿易商的業務人員,成為同時有提案跟客情維護能力的業務,並持續至今。


高中畢業後面臨了人生一個重要的抉擇,數學只有7級分的我,想要的商科分數上不了,因此在文社學院中選擇了一個較有興趣,且可以申請轉系的學系—哲學系,但最終我還是選擇留在哲學系4年。

 

對大學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我入學了。現在想想,其實高中教育只有培養我考試的能力,對自身的認知、學系的內容及未來的前景等等,我都沒有充分理解,只是看分數填學校,埋下了我迷惘的種籽。

 

畢業前的實習,對我是很重要的一段經歷,雖然實習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被晾在一旁,正職員工頂多派一些簡單的工作給我。但我在空閒的時間,會盡力的去觀察並學習,公司內可提供實習生觀摩的會議,我都會報名參與,努力觀察日常聽接電話(很實用)、如何準備會議、如何跨部門溝通、如何籌備專案及如何提案等等。

 

憑著實習時的所見所聞,內化成自己的經驗,我順利取得第一份工作。但我想在年輕時到我們左邊鄰居—中國闖蕩看看,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做行銷企劃,直到疫情爆發才回到台灣。

 

進入職場工作後,學系的差距已經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方式、處理問題的邏輯、人際關係的維護及說話的藝術。

 

很多公司不一定會有完整的職前訓練,更多時候要自己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如何有藝術的摸魚也很重要),把自身價值發揮出來,做好準備等待公司安排重要的工作內容。完成第一件專案或公司重要工作後,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感可以大大減少我們的迷惘,歷經數次挑戰後,未來的路會變的逐漸清晰,也會在探索中更認識自己。

 

過去的我常常假設,當時的我如願考上企管系而非哲學系,我的人生會不會變的不一樣。畢業後我認為,不管我當初的選擇,進入職場還是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學會相同的經驗,體驗相同的挫敗,因為我還是我。

 

大學畢業前的迷惘,我想哲學系的焦慮感應該名列前茅。我在焦慮感中庸庸無為了幾年,直到大三我才付諸行動,而改變也是從付諸行動後開始。

 

我在實習與工作後,許多想法都發生轉變,我發現我大學階段對職場很多認知其實不正確。而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職涯的想法與規劃也會不同。有了新的目標,才不會逐漸變成在職場上行屍走肉的真社畜。

 

我會推薦所有正處於焦慮感的大家,身體力行的去行動,若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未來要做甚麼工作,可以申請自己有興趣的實習,去職場找尋就業的靈感,體驗職場文化也可以減少工作後的落差感。若你已經有目標,且已經對該工作有充分認知的情況下,針對該目標職位學習相關知識,不要怕學習可能是浪費時間,除非家裡有礦,不然我們未來40年內都會在工作,或許某些知識在菜鳥階段用不上(例如某些管理類知識),但能具備的相關知識越多,你在未來職場上的武器就越多,更好在職涯的長期抗戰中,找到自己的歸屬之地。

 

我的經驗較適用於學術性質的科系,因為很少有直接跟哲學知識關聯的工作,我不像醫學系、會計系與法律系等,大學時期經已經提早準備工作,但身為文社學院,我們所學較具彈性,適合在工作中,用經驗去調整與累積我們的能力。

2022 - 07 - 15
EXPLORE
延伸閱讀
SUBMISSION
投稿專區
成為明日趨勢的觀察者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屬於「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大轉折(deep shift)時代已經來臨,這社會迫切需要具備未來意識的思維與做法。歡迎加入文舍明日聚場的行動行列。